近在咫尺:微信讓春節更團圓
春節前夕,數以億計的中國人正返鄉與親人團聚。無論是搭乘飛機、火車、汽車回家,還是透過屏幕遠程相聚,親朋好友們通過微信等多功能社交平臺更簡單輕松地過上團圓年。
春節,即農歷(li)新年(nian),是亞洲家庭團聚的重要節日。每年(nian)此時,大(da)量人口都會返鄉與親朋好友共同慶祝新春佳節。
然而隨著疫情進入第三年,許多人逐漸告別了返鄉過年的傳統。不少人宅在家里,點開微信視頻號觀看全城慶祝活動直播,或者使用微信與千里之外的親人視頻聊天。
無論在(zai)家還是返鄉途中,騰訊生態都(dou)為人們喜迎(ying)虎(hu)年做足了準備。
從訂票到登機
即使是出行淡季,預訂航班和穿梭機場都并不輕松,而在春運期間,更是頗具挑戰。出行無憂的關鍵在于計劃,而微信的智慧機場解決方案可以打造一站式出行智慧服務,讓旅行更簡單。
用戶可以通過微信查看航班時刻表和機場信息、辦理值機手續、獲取電子登機牌并收到實時航班動態,還可以通過微信租車、預訂酒店或接送機服務。
旅客在微信(xin)小程序(xu)上查看(kan)高鐵列車實時狀態。
節假日也為商家帶來福音。旅客在機場的購物、餐飲、休閑和娛樂服務,均可使用微信支付。他們甚至可以在出行前選購禮品,微信下單,到機場指定地點取貨后再登機。旅客無需拎著大包小包穿梭機場,也省去禮品安檢的不便。
發個(虛擬)紅包
由于疫情仍未結束,許(xu)多人的春(chun)節(jie)出行計劃只(zhi)得擱(ge)置。盡(jin)管如此,技術讓傳統習俗以數字形(xing)式(shi)繼(ji)續(xu)傳承(cheng)下去。交換(huan)紅包就是這樣一種儀式(shi)。
微信于?2014?年推出的電子紅包已成為其?10?億用戶的不二之選。即使居家過年,人們也可以通過使用微信支付,向同事、朋友和親戚發送小額紅包,并附上個性化的問候語、動畫或貼紙。
為更好地防控疫情,部分企業向選擇不歸鄉的員工發送暖心鼓勵。?
遠方的親友在發電子紅包時還可以通過群組語音和視頻通話“現身”,而微信最近推出的關懷模式讓家中長輩也能玩轉微信,享受樂趣。
身處異(yi)地(di)的家人可以打開群聊功能,一起在線觀看春節晚會直播。
屏上旅行
春節長假往(wang)往(wang)是(shi)參觀(guan)博物(wu)館、文化遺址和(he)風景名勝的好時(shi)機。既然疫情之(zhi)下(xia)本地展覽未必開(kai)放,那何不花幾小時(shi)去歐洲的文化之(zhi)都“飽覽”一番?
包括巴黎盧浮宮、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和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在內的領先國際機構已通過微信小程序展示其藏品,并提供普通話語音導覽。用戶甚至可以逛逛線上禮品店,購買博物館商品。
同樣,小程序通過動畫和游戲使敦煌莫高窟和故宮等文化遺產栩栩如生。數字化幫助云端旅行者出行無阻,也讓文化瑰寶得以更好地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