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和創新將驅動后疫情時代發展
如果你曾(ceng)為(wei)2020 年(nian)立下計劃,那么你大概(gai)不得不做出(chu)調(diao)整。新冠(guan)疫情肆(si)虐全球(qiu),對整個世界(jie)造成(cheng)了(le)巨(ju)大沖擊,公共部(bu)門及私營(ying)組(zu)織都必須去應對一系列(lie)經(jing)濟和健康方面的(de)新挑戰。然(ran)而縱觀歷史,類似重大變化卻往往能掀起一波創新浪(lang)潮(chao),為(wei)這(zhe)艱難的(de)一年(nian)帶來(lai)一線曙(shu)光。
近日,騰訊首席戰略官兼高級執行副總裁James Mitchell對話 2007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里克·馬斯金 (Eric Maskin) 教授,共同探討了后疫情時代如何實現經濟復蘇,以及創新如何引領這一進程。馬斯金教授是“機制設計”理論的開創者,該理論是經濟學中以目標為導向進行經濟激勵的研究。他最近分析了當前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以及如何利用經濟機制來促進新冠疫苗的創新和開發。這場討論也是主辦的“騰訊對話·Tencent Dialogue”系列的其中一期。
騰訊首席戰略官James Mitchell對話諾獎得主埃里克·馬斯金教授,點擊查看回放
一個(ge)明顯的(de)趨勢是,數以(yi)億計(ji)的(de)人正在以(yi)新(xin)的(de)方式擁抱科(ke)技,包括(kuo)在線學習(xi)、居家辦(ban)公(gong),甚至是線上問診。與此同時,各企業也在迅速適(shi)應及調整(zheng),積(ji)極探(tan)索(suo)新(xin)冠疫情之下社(she)會變化中所(suo)蘊(yun)藏的(de)新(xin)機遇。
從積極(ji)的角度看(kan),外(wai)源性(xing)沖(chong)擊(ji)(ji)往往可以(yi)刺激創(chuang)新。這種沖(chong)擊(ji)(ji)不僅能(neng)夠直接促進疫苗研(yan)發和防疫措施等相關(guan)領域的技術創(chuang)新,而(er)且(qie)會間接地影響(xiang)創(chuang)新者、企業(ye)和政府的決策及行(xing)為,衍生出思路創(chuang)新。
?
創新是2020年的主題
盡管今年像(xiang)坐上過山車般跌(die)宕起伏(fu),馬(ma)斯(si)金和Mitchell 都(dou)認同(tong)創(chuang)(chuang)新仍是2020年的主題。 馬(ma)斯(si)金說:“需求(qiu)是創(chuang)(chuang)新之(zhi)母,人類最具創(chuang)(chuang)新性的時(shi)刻常常發(fa)生在身處困難之(zhi)時(shi)。”乍聽起來(lai)似(si)乎有悖(bei)直(zhi)覺,但由于新冠疫情和隨之(zhi)而來(lai)的封(feng)鎖措施,創(chuang)(chuang)新已以(yi)嶄新的方式扎(zha)根。Mitchell預判在后疫情時(shi)代將呈現(xian)三大關鍵主題:
- 世(shi)界未來的(de)創新正逐(zhu)漸(jian)由一(yi)種(zhong)基于物(wu)理學的(de)范式,轉向(xiang)基于物(wu)理學和生物(wu)學結合的(de)新范式。簡而言之,這(zhe)一(yi)趨勢的(de)基礎是人(ren)類對DNA和RNA進(jin)行測序(xu)的(de)能(neng)力,以及對病毒進(jin)行編碼或(huo)修改DNA的(de)能(neng)力讓(rang)防治疾病更為(wei)高效。
- 沉浸式虛(xu)擬體驗(yan)的(de)需求將快速增長。人們居家隔離(li)期間通過互聯(lian)網工作、上(shang)學、開會(hui)等,未來可能需要深度虛(xu)擬體驗(yan),在虛(xu)擬世界(jie)中直接復制物理世界(jie)的(de)體驗(yan)。
- 企(qi)(qi)業(ye)(ye)將加速(su)上云進程(cheng)。許多企(qi)(qi)業(ye)(ye)已經(jing)著手推進數(shu)字(zi)化轉型,將軟件和服務遷移至云端,帶動了產(chan)業(ye)(ye)界的(de)上云風潮。相(xiang)比歐美(mei)企(qi)(qi)業(ye)(ye),中國企(qi)(qi)業(ye)(ye)數(shu)字(zi)化還有巨大追趕(gan)空間。不過(guo)企(qi)(qi)業(ye)(ye)數(shu)字(zi)化的(de)需求和供(gong)應能(neng)力之間可能(neng)會有缺口或(huo)短期滯后(hou)。
馬斯金教授(shou)補充道,他的(de)研究領域——“機(ji)制設(she)計”,在驅動創新及解決實際經濟問題方面,都能發揮關鍵作(zuo)用,具有廣闊的(de)應用空間(jian)。
在討論(lun)時馬(ma)斯金說道,“機制設(she)計的(de)(de)主要(yao)原則是(shi)如(ru)何(he)讓(rang)社會參與者通過行為(wei)實現一個重要(yao)的(de)(de)社會目標(biao)——平(ping)等(deng)。”這位(wei)諾獎(jiang)得主以(yi)二(er)十多年(nian)前無線電(dian)頻(pin)(pin)譜資(zi)源(yuan)的(de)(de)拍(pai)賣程序設(she)置為(wei)經典案例(li),講述了(le)機制設(she)計如(ru)何(he)幫助經濟發展和技術創新。企業競(jing)標(biao)無線電(dian)頻(pin)(pin)譜使用權(quan)的(de)(de)理念不僅(jin)確保了(le)市(shi)場(chang)競(jing)爭而(er)且最(zui)大(da)化利用了(le)稀有的(de)(de)無線電(dian)頻(pin)(pin)譜資(zi)源(yuan),進(jin)而(er)倒逼了(le)電(dian)信革命。馬(ma)斯金認為(wei)無論(lun)是(shi)當下的(de)(de)全球疫情,還是(shi)解(jie)決諸如(ru)氣候變化之類的(de)(de)長期挑戰,機制設(she)計都大(da)有可為(wei)。
?
企業(ye)數(shu)字化進程(cheng)加(jia)速
在(zai)抗擊(ji)新(xin)冠疫情的過程中,數(shu)字化工(gong)具(ju)的價值已得到十足(zu)體現。消(xiao)費互(hu)聯網在(zai)美洲、歐洲和(he)亞洲的大多數(shu)國家和(he)地區都非常發達,而(er)金融科技(技術與金融服務結合的產物)在(zai)疫情期(qi)間也取得了(le)長足(zu)發展,為(wei)中小(xiao)企業(ye)和(he)個人的商業(ye)活動提供(gong)了(le)便(bian)利。
Mitchell表示,相比之下,產業(ye)互聯網(wang)在中國(guo)企業(ye)中的滲透和(he)部署仍然滯后于消費領域(yu)。這使(shi)得企業(ye)應對疫情(qing)沖擊時的差(cha)距一(yi)目了然。在疫情(qing)沖擊最嚴重的一(yi)季度,中國(guo)各項主要經(jing)濟指標(biao)均大幅下跌。一(yi)季度工業(ye)產值(zhi)下降 8%,零售額(e)銳減 19%,消費品銷售額(e)僅三月份(fen)單月就暴跌了 16%。但也并非所有行(xing)業(ye)都在衰退。今(jin)年三月,金融(rong)業(ye)同比增(zeng)長 4%,通信、軟(ruan)件和(he)信息技(ji)術服務業(ye)增(zeng)長 4%,高科技(ji)制(zhi)造業(ye)增(zeng)長 9%,工業(ye)機器人制(zhi)造業(ye)增(zeng)長 13%。
自動化(hua)(hua)程度(du)高、數(shu)字化(hua)(hua)普及(ji)廣的行業(ye)在疫情期(qi)間(jian)表現較好,普遍受(shou)創更(geng)重的傳統(tong)行業(ye)則(ze)希望能(neng)夠打造更(geng)智能(neng)、更(geng)網絡(luo)化(hua)(hua)的產業(ye)鏈,以建(jian)立同樣強的風險抵御能(neng)力。Mitchell建(jian)議企業(ye)利用5G、物聯網、智能(neng)終端、傳感器等新的增強型基礎設(she)施來提升產業(ye)鏈的韌性(xing)和穩(wen)定性(xing)。
Mitchell 表(biao)示,企業(ye)數字(zi)化(hua)轉型無法一(yi)蹴(cu)而就。目前(qian),中國的一(yi)些傳(chuan)統行業(ye)需要(yao)首先將離線數據數字(zi)化(hua)再考(kao)慮其(qi)(qi)生(sheng)產(chan)使用,這(zhe)一(yi)進程需要(yao)一(yi)段時間,同時也需要(yao)第三方服務(wu)商提供(gong)(gong)支持。騰訊已(yi)經在幫助企業(ye)客戶(hu)對其(qi)(qi)數據進行數字(zi)化(hua)處理,并且會直(zhi)接去到(dao)客戶(hu)公司(si)所在地提供(gong)(gong)現場服務(wu)。
然而,數字化轉型(xing)會(hui)(hui)直接影響(xiang)員工(gong)(gong)(gong),使(shi)一(yi)部分(fen)工(gong)(gong)(gong)作(zuo)崗位(wei)岌岌可危。Mitchell鼓勵企業(ye)要(yao)重視對勞(lao)動(dong)者的(de)保護,減輕自動(dong)化、產業(ye)智能化和物聯網所造成的(de)失業(ye)影響(xiang)。產業(ye)互聯網將(jiang)淘汰一(yi)些傳統工(gong)(gong)(gong)作(zuo)崗位(wei),但也會(hui)(hui)帶來新的(de)就業(ye)機會(hui)(hui)。提高(gao)工(gong)(gong)(gong)人的(de)技能水平并幫助他們實現(xian)向新經(jing)濟(ji)形態(tai)的(de)就業(ye)轉型(xing)至關(guan)重要(yao)。
?
后疫情時代的科技創新
此次新冠疫情如同一場(chang)被動的(de)(de)大(da)規(gui)模自然實驗,在巨大(da)的(de)(de)時空(kong)里檢驗各種解決方案。隔(ge)離和(he)封鎖措施助推了(le)遠程會(hui)議(yi)、遠程教育、在線(xian)社交、在線(xian)游戲、數字支付和(he)電子商務等(deng)領域的(de)(de)發展。Mitchell指(zhi)出,騰(teng)訊在內(nei)的(de)(de)一些公司已洞(dong)察到這些變化,他強調了(le)受疫情影響而凸顯的(de)(de)三大(da)趨勢。
敏捷創新。新冠疫情迫使許多公司在摸索中前行,在變革中成長。騰訊會議(國際版稱為 VooV Meeting)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受疫情影響,騰訊會議的發布時間比計劃提前數月。上線后不到兩個月,騰訊會議就擁有了 1000 萬日活躍用戶,成為世界上用戶最多的視頻會議應用程序之一。上線之初產品功能并不完善,但開發團隊考慮到人們對視頻會議的迫切需求,加班趕工,將上線計劃時間提前,同時積極認真聽取用戶反饋,快速學習吸收,以確保這款產品能在用戶最需要的時候提供服務。騰訊會議團隊敏銳發現并牢牢把握住機會。
騰訊會議上線后迅(xun)速成(cheng)為全球用(yong)戶最多的視頻(pin)會議應用(yong)程序之一
當然,騰訊(xun)并不(bu)是危(wei)機中敏捷創(chuang)新的孤例。其他企(qi)業也(ye)情況類似,大家都(dou)不(bu)得不(bu)迅速(su)地(di)徹底(di)改(gai)造現(xian)有流程和(he)系統,無論是界面設計、計算能力還是市場(chang)策略。產品創(chuang)新需要(yao)持續(xu)不(bu)斷地(di)進行(xing),而用戶反饋對于改(gai)進產品和(he)服務至(zhi)關重要(yao),尤其是當開發光速(su)進行(xing)中。
遠程協作。新冠疫情期間,全球各地紛紛采取了隔離措施,人們被迫居家辦公,自然而然地推動了遠程協作工具的普及。我們都盼望著疫情盡快結束,盡管人們大概還會繼續使用這些方便、可靠的服務。
遠程協作的最佳案例是遠程醫療服務。正如馬斯金所說的,“需求是發明之母”,在新冠疫情期間人們對醫療服務的剛需驅使自我診斷工具和遠程問診的需求激增,騰訊健康迅速推出小程序,幫助篩查高危人群,為公眾提供醫療咨詢。我們還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幫助醫務人員分析醫學影像,將胸部 CT 掃描的篩查時間從 15 分鐘縮短到 5 分鐘。
其他遠程技(ji)術(shu)還有遠程教育,對學校和學生來說這已成為(wei)了新常態;此外,無人(ren)機送貨日益普及,線(xian)上協(xie)作軟件(jian)也得(de)到(dao)廣泛使用。
業務適應性。適應性改造是指企業可以迅速轉向一個與原業務不相關的新市場。從生產口罩的汽車制造商到開發在線教育課程的游戲公司,我們已經在多個行業目睹了這一現象。我們應特別留意任何有助于加強靈活性的改革,因為這種能動性和創造性有助于我們在后疫情時代攻堅克難,蓬勃發展。
臨近對(dui)話尾聲,Mitchell提到(dao)(dao)他在居(ju)家隔離期間重讀了威(wei)廉·吉布森 (William Gibson) 三十年前(qian)寫的(de)科幻小(xiao)說《神經漫游(you)者》(Neuromancer)。這本(ben)書精彩的(de)地方在于,作者在互聯網面世之前(qian)就預見了它的(de)到(dao)(dao)來。小(xiao)說里的(de)人能夠登(deng)錄到(dao)(dao)一(yi)個(ge)虛擬世界(jie)——一(yi)個(ge)物理環境的(de)逼真(zhen)鏡像中(zhong)。
這不(bu)是今(jin)天(tian)的(de)互(hu)(hu)聯方式(shi)——至少現在還不(bu)是。我(wo)們所有人都使用(yong)互(hu)(hu)聯網,但是現在我(wo)們依靠特(te)定的(de)應用(yong)程(cheng)序(xu)來解(jie)決具體問題,例如通過即時通訊(xun)軟件(jian)與朋(peng)友保持聯系(xi)或借助會議軟件(jian)與同(tong)事(shi)進(jin)行協作。每個應用(yong)程(cheng)序(xu)中的(de)社(she)交圖譜和用(yong)戶(hu)體驗都不(bu)同(tong)。
Mitchell分享道(dao):“現在(zai),人(ren)們被迫(po)居家隔離一(yi)段時(shi)間,我(wo)們看到了對全方位虛(xu)擬體驗(yan)的(de)需(xu)求在(zai)增長。”未(wei)來的(de)互聯網(wang)虛(xu)擬體驗(yan)可能會更(geng)加綜合、完整(zheng)地反(fan)映現實物理世界。
“這(zhe)是(shi)一種不同(tong)形式的(de)(de)虛擬化(hua),更類似于三十年前小說(shuo)中的(de)(de)愿景(jing):在虛擬世(shi)界(jie)中,復制更多的(de)(de)物理世(shi)界(jie)的(de)(de)體驗(yan);而不是(shi)目前占主導地位的(de)(de)方(fang)式,即通(tong)過手機隨時進入虛擬世(shi)界(jie)。”